曼省华人网
当前位置:曼省华人网 > 似水流年 > 正文

谁是宏观数据的泄密者?

针对近段时间宏观经济数据频频被泄密,《经济参考报》报道称日后一段时间各大证券商的预测报告的命中率应该不会太高,因为在最近的统计风暴中刚刚挖出了潜伏在宏观经济部门的“鼹鼠”。
“今年的几次数据泄密事件引起了政府高层的重视,在3月底就有宏观部门的涉及人员相继落马。这些人职位不高,多是处级干部,但都位于能提早接触到数据的核心部门,虽然还没有最后的定论,但应该是作为公诉的刑事案件处理。”一位内部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而据《第一财经日报》6月7日的最新报道,虽然被涉传闻的有关部门还没有对这一消息的真实性做出官方正面回应,但是据了解,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已经在内部开展信息安全教育。有知情人士对记者透露,这是相关部门所实施的针对经济数据泄露情况的跨部门调查所牵出的事件,调查已进行数月。
每个月初,中国的券商、研究机构都在热闹地进行宏观经济数据的竞猜,时时有机构能精准猜中。最为典型的事件发生在2011年3月。当时,由于央行在2月份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宣布加息,业内普遍预计1月份CPI可能破5%才迫使央行采取行动。但在数据发布前的2月14日,有外媒通讯社援引两位市场人士的话说,由于中国官方调整了2011年CPI的权重,中国1月CPI同比上涨4.9%,环比涨幅约在0.9%,低于市场的普遍预期。等到2月15日国家统计局网上公布经济数据时,其中的CPI数据正是4.9%。
谁是泄密者?
与其他国家一样,中国的经济数据在正式发布前,会被提前提供给相关的宏观经济决策部门和领导层进行参考。除了数据的生产环节,涉及到数据传递链条上的各个部门也都可能是数据泄密的风险点。根据《经济参考报》的分析,在众多生产环节中,政府部委的机要部门的人员获得信息要相对容易一些。以央行研究局为例,其主要职能是,围绕货币政策决策,对经济增长及运行进行分析与预测;研究跟踪金融法规;跟踪研究我国产业政策和其他部门经济动态以及货币信贷、利率、汇率、金融市场等重大政策的执行情况等。其中,研究局的一个处室承担了编制央行企业商品价格指数(CGPI)的职能,该处室的工作人员接触到的统计资料相对较早。
此外,券商与部分政府官员的密切关系也有可能让部分证券机构提前获得经济数据。据了解,许多券商乐于聘请政府宏观部门的官员在公司担任职务,不少券商的首席经济学家也多有政府背景。
绕不开的利益链
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深入,数据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数据准确度的不对等就是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所有资本与货币市场内幕交易的灵魂。也正因为此,经济数据就有了转化为现实利益的可能。
一名曾从事过基金行业的人士也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能提前拿到数据无论是对于券商还是研究员都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如果一家券商的研究报告对于宏观数据总是能准确地预测,就可以获得基金更多的“分仓”收入,相关的研究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派点”。
由于基金没有自己的交易席位,只能通过券商的席位进行交易。券商的基金分仓交易就是指券商从基金分得更多的仓位。这会给券商带来两大好处,首先是可以带来大量的手续费收入,其次是产生大量的交易量,还可以提升券商的市场占有率。
“宏观研究员拿到宏观数据准确,跟行业研究员拿到公司数据准确是一样的,如果你总是拿到的数据很准确,客户就会愿意跟着你做。”他说,不仅仅是对基金,对于其他大客户也都是如此。
数据反腐应被重视
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博士分析称,中国数据泄密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不把数据当回事;二是不信任国内人员的专业素质,因此主动邀请境外的专业机构参与其中,自从银行业上市所有数据被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摸底后,引狼入室已经较为少见,或者变得十分隐蔽;三是以交易的方式为利泄密,随着宏观经济数据、政策预期与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第三种方式业已成为主流。
而要真正阻止信息泄密,数据反腐有必要成为中国反腐领域的重要一环。在美国,所有核心数据均是同一时间对媒体披露,然后在限定时间内由媒体报道。媒体不可能(他们所有的信息工具被收走)提前披露宏观经济数据,相关机构的人士更无胆量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前披露数据。叶檀博士认为数据反腐一靠监管,二靠惩戒。能够接触到全部数据的人不多,关键的国民经济核算司跟国民经济统计司分别由两位统计局副局长分管,相关的统计人员、领导以及提供基础数据的29个部门,两位副局长分管的两个司的统计数据齐全后,上报国家统计局局长。考虑到我国信用体制落后,在全部统计数据出台后,对所有相关人员进行信息跟踪,以确保信息安全至关重要。

曼省华人网 http://mbchinese.ca:曼省华人网 » 谁是宏观数据的泄密者?

赞 (3)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