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茕茕白兔,东奔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人类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对经历的过往永远有一种不舍的怀念,不弃的渴望,尽管当时是寻常,如今却会倍思量。但现实中,是永远也回不去,这种文化的碰撞在我们这些所谓的移民身上特点更为鲜明。
有一种说法,世界上的人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农耕民族,特点是习惯稳定安全的人情关系和地域关系,社会性明显,对于人间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和一些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更为看重;而另一种便是游牧民族,更喜欢变化的区域环境和不同的风景,开拓冒险的血液在他们骨子里流淌,稳定和安全的感觉源于他们内心或者上天,而非周围人群或是可以触碰的实物,他们更愿意和自然或自己来往,对于人间浓烈的情感会有一种负重感。这样看来,东方文化主流历史上也应该是一种农耕文化,北美的历史和现实决定了是更适合游牧民族生存特性。今天想说说笔者身边的几个例子,有关农耕族和游牧族的一些趣事,他们的特点是同在一个屋檐下的夫妻。
第一个家庭共同抵达加拿大不到一年,技术移民,夫妻年龄近不惑,太太性格外向,喜好户外运动,工作性质是与野外相关,近十年里在国外时间较多;先生和孩子在国内,先生本出生在大陆北方一个富裕的土地上,那边的人特点便是喜爱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时候不多,生活中,发呆和沉思、闲聊以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家居生活是主题,之前二人一直聚少离多,矛盾也未有明显显现,期间,邮件或者电话的联系让这个家庭似乎也还风调雨顺,去年他们开始了在这边的朝夕相处的共同日子,尖锐的矛盾便出现了。
首先是精神上,太太这些年习惯自己照顾自己,在外面有自己的朋友和事业,精神上比较独立,个人空间比较大一些,喜欢安静和独处,尤其不喜语言说话,不喜和他人扎堆,论人长短,本是南方人,受欧洲文化影响比较多,更加敏感细腻,不理解先生的一些行为,但不会改变他;先生是北方人,粗狂豪放,家庭主人公意识特别浓厚,流行的加拿大那种排列顺序,“孩子-女人-狗-男人”在他那里显得有些不可思议,个人空间吧,用他的话说,你嫁给了我,你的人就是我的人,你所有的东西就属于我,你哪里有自己的什么私人空间呢,要进你的屋子还要敲门,笑话!初来这里,也喜欢往人堆里扎,虽不谈论他人是非,但下班回家滔滔不绝说人情世故,一直要求太太做一个好听众,或者自己一人时把收音机开的大大,指责太太冷漠,或者故意要求太太听命于他的习惯;孩子开始会站在爸爸一边,因为毕竟才来自中国。
生活上,太太比较西化,生菜,胡萝卜,土豆,面包,水,咖啡是她的主要食品,尤其不吃葱、辣椒和刺激气味的食物,先生和孩子习惯味道挺重的饭菜,那些刺激性味道重的是他们最爱,看见太太吃饭,有时会抨击太太吃的不是食物。
于是,对于太太来说,他们的共处时间变成了她的“噩梦”,她认为自己有责任面对现在的家庭,但她也习惯身心空间的独立,习惯有距离有礼貌的相处,于是,开始,只要父女二人在家里,太太除了必须的下楼,便一个人躲在她的房间,因为那些噪音,因为先生的指责,孩子再帮着指责,让她脆弱敏感的心几乎不能承受,甚至有两次差点就去报警,或者就直接到户外,周末,倒成了她的“受难日”,她希望与他们一起出去活动,但先生一定会用自己的话语伤害到她,有好几次,太太快要崩溃,置疑这个家庭是否有维持下去的必要,而当时是太太费劲千辛万苦帮助这个家庭移民出来,认为会对大家有益处。
但是,太太目前似乎有些放不下东方文化,她是半个文人,四处漂流之际,每当烟花三月、中秋月圆之时,她还是会思念中国,思念东方,而这个家庭,暂是这个游牧之人的东方文化牵念目的地。
先生也是烦恼,为何太太这样不能触碰?为何不能接受他的特点?为何那样冷淡?为何?孩子也会觉得妈妈有些奇怪。
但在一个家庭里,若要继续前行,需要互相适应。现在他们仍然在磨合,为了避免碰撞,大家约定,私人空间尽量互不干涉,尽量恢复以前不在一起的交流习惯,平时就事说事,若有思想交流,就用文字;尽量互相尊重,说话尽量客气,太太尽量不要过于敏感,包括先生也注意做饭不那样大张旗鼓,屋里油烟密布,制造音量有关人员能听见就行。也许先生是在约束自己的本性,但我想,这是在加拿大,他必须改变一些习惯,对他自己或者家庭都会好一些,太太也在尽量适应,因为自己或许也这样走过,而孩子,可塑性毕竟比较强。
新移民如此,那些到这边若干年的“老移民”家庭又如何呢?看看笔者身边的另外两个家庭。
其中一个是来这边十年左右,家里两个孩子,大孩子和小孩子相差十岁左右,来自中国沿海城市,现在,先生在一通讯公司做事,能干利落,太太在一家小公司做办公室工作,外在似乎夫唱妇随,琴瑟相和,几次接触以后,感觉先生是非常有主见和有能力之人,太太似乎有一些难言之隐,曾经与这个家庭深入交流,感觉太太比较苦闷,她说自己一直想学习一门学科,但担心自己的语言不好,笔者以为,只要有一定的可能,那就去试一试,不试过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这是北美,鼓励尝试,人活在世上,尽量不要让自己又太多后悔之事,太太当晚发来了一份似乎很是激动的邮件,先生当时似乎有支持太太之表示,尽管笔者感觉先生的表态有些忐忑。之后,那个家庭暂时拉远了与笔者的来往,也许是他们有自己的统一安排,尤其是先生,感觉笔者的话语会让自己的太太对他的权威产生怀疑?但愿不是如此,但愿他们都快乐。
而另一个家庭,来这边二十余年的人家。先生上海人,太太广西人,二个孩子相差不大,儿子二十出头,女儿接近二十,他们在这边风吹雨打中走过来,现在也算功成名就,两人都非常善良,外在也似乎和谐一致。先生的事业和西人走的较近,性格外向、豪爽,但也细致、敏感;太太一直家庭妇女,操持内务,能干利落。也一直以为他们非常默契。
说到这里,感觉华人无论在哪里,大都会坚持“家丑不可外扬”,尽管大家是挺好的朋友,但私下也未走得挺近,最近因为自己遇上孩子教育的事情,有些苦恼,和朋友倾诉。这才不经意知道,在孩子问题上,这个先生和太太也有巨大分歧,因为两个孩子都面临一些转折,先生认为,孩子是上天赐给父母最好的礼物,我们好好珍惜他们,未成年时在生活上教会他们独立自由公正和拼搏闯荡的精神,到成年以后,他们自己的路由他们自己行走去,但让他们尽可能多的体验人生,自己得出经验教训,无论将来作了流氓还是总统,那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另外,先生把自己事业以外的重心都献给了社会其它需要帮助的素不相识的人们,太太呢,有抱怨,说先生似乎很少管孩子们的问题,儿子已经二十出头,下一步该怎样做,父亲也不给具体帮助,女儿学习成绩不好,就我一人操心,外面的竞争又那样强烈,环境也复杂,先生对社会事务和他人的实际关心太多太多,远远多余对于家人照顾,等等。我不知道内里实情如何,但我赞同那位先生的教育理念,在那位太太那里,我看到的是东方传统的母鸡保护小鸡的爱心,二者都好,但是对于未成年孩子,关照好他们身体成长的同时,更多关注精神的独立和个性的培养,比起任何事情都要包办,甚至到成年以后还要一切亲力亲为,或许更好。
不清楚这些家庭接下来会怎样走向,无论未来,如果他们能够意识到这些共同的特性,接下来的无论怎样碰撞和结局都会找到一条适合他们自己并且是平和的路,毕竟这里的主题文化是自由和民主,以及积极和宽容。
曼省华人网 http://mbchinese.ca:曼省华人网 » 移民家庭夫妻观念冲突:解决不好很危险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